目前分類: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過動兒診斷與治療新聞稿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回應質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診斷、藥物治療等議題

回應最近某團體屢次質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簡稱ADHD)之診斷、藥物治療等議題,且積極情商立委要求召開討論會。
本會(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)綜合過去大型研究與臨床上的實務經驗,鄭重做以下之澄清及呼籲: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回應質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診斷、藥物治療等議題

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新聞稿 2013.04.12

 

1.ADHD是兒童期極為常見的精神疾病,盛行率約為5-10%,其核心症狀為在多重情境下呈現明顯的注意力不足、過動以及衝動,及社會功能障礙;若不治療,症狀及功能障礙會持續到成人期。治療ADHD必須整合醫療、家庭及學校給予完整的治療,根據數十年來國內外為數眾多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,藥物治療為此疾病最有效的治療之一。

 

2.根據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與教育部進行的 “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多模式治療研究 (Multimodal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”,於1999年完成的研究結果顯示,單純以藥物治療,不論是否合併行為治療,其效果均明顯優於單純以密集行為治療,或執行例行性社區照護;進一步分析比較,發現單用藥物治療,與藥物合併行為治療組的療效並無明顯差異,因此在治療ADHD核心症狀時,藥物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治療選項。

 

3.健保資料庫分析國內近年ADHD的就診率僅約2%左右,與國際間大型社區流行病學研究所得的盛行率相對照之下,ADHD在台灣的被診斷率未達三成。就公共衛生的角度上來說,建議政府相關單位,宜更積極進行關於ADHD衛教知識的全面性推廣,以便早期偵測、診斷與治療ADHD患者。

 

4.國內也有相當多藥物研究,證明藥物可改善症狀、社交、學習、及神經功能和腦功能。對於接受正規治療的ADHD孩子及辛苦照顧他們的父母老師不宜被貼上標籤,我們強調接受孩子的個別差異,良好的親子關係及家庭功能,給予支持友善的學校教學同儕環境,以及正規醫療的重要性。

 

5.由以上之說明,希望能讓大家了解,目前多數的醫學證據顯示,藥物治療雖然仍有其限制,但絕對是目前ADHD在國際上被認可的相對有效治療方式之ㄧ。未來學會以嚴謹的態度,持續提出客觀的研究成果,做為ADHD診斷與治療上的建議

文章標籤

colorful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媒體報導專業與同理心的期待─

對99年1月12日「安親班老師私自餵予學童利他能」媒體報導之回應

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  理事長 丘彥南

99年1月12日多家平面、電視及電子媒體強力報導某安親班老師私自餵予學童「利他能」(管制類處方藥物)事件後,本會接獲多位家長及會員的反應:報導中,以不當之醒目標題將「利他能」稱為「兒童古柯鹼」,且於內容中對於「利他能」之療效及副作用方面之報導,有許多不實之處,已引起許多患童家長們的恐慌及疑慮,造成精神上極大的壓力,甚至影響繼續服藥治療之信心,而想要停藥,期待本學會能協助澄清,給予大眾正確之觀念。

colorful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